CT对肺结核的诊断研究
淮南市疾控中心结防科 米志奎
摘要:目的 探讨CT对诊断肺结核的作用价值。方法 收集对比分析40例资料齐全的肺结核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及CT表现。结果①肺结核病变主要分布在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其次为上叶前段和下叶各段。②CT对肺内隐蔽部位的结核病变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胸片检查。③胸部CT对病灶内的钙化、纵隔内肿大的淋巴结以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胸片。结论 胸部CT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痰涂片找到结核杆菌可直接确诊为肺结核,而对于痰涂片阴性的病人,影像学检查是肺结核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胸部CT用于肺结核的诊断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本组收集了40例肺结核病人的胸部CT,与其胸部平片比较,以探讨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一. 一般资料:
2000年3月~2004年7月,经胸部正侧位片、CT检查40例肺结核,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5~78岁,男性以40~70岁为主,女性以30~50岁为主。26例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及/或培养阳性,14例痰菌阴性,结核菌素试验(PPD)37例阳性、3例阴性(经检查为糖尿病患者),但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二. 方法:
经我市二甲综合医院CT检查后确诊或疑为肺结核,转诊至我市结防所门诊,经阅片CT扫描范围自胸锁乳突肌层面至双侧肋隔角层面,扫描时间2s,层距15mm,必要时行层厚,层距15mm薄扫。检查结果以肺窗和纵隔窗显示,特殊病历做增强扫描。收集整理40例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合胸片(正侧位)的各种影像表现,然后对CT影像进行分析研究。
结 果
一、结核病变在各肺段内的分布
平片发现79个病变;胸部CT发现101个病变。40例胸片及CT按其病变部位分类: 1例病人表现为多肺段病变;多数病人肺内病变主要分布于两上肺叶的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共59个病变),占全肺病变的58.4%;其它病变分布较多的肺段为两肺上叶前段(共23个病变),占22.7%;其余19个病变分布在两肺下叶各基底段, 占18.9% 。
二、CT与胸部平片对肺内隐蔽部位病变的显示
肺内隐蔽部位的20处结核病变均能在CT上得到明确显示,而胸部正侧位片仅显示1例,不显示或未明确显示19例。
三、CT与X 线对肺结核影像学显示敏感性的比较
将40例肺结核病人的CT及X线片所见比较发现:①胸部CT对病灶内钙化、空洞(直径小于1cm)、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及肺气肿、肺大泡、气胸的显示明显强于X线片;②对病灶的各种形态阴影的显示CT与X线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胸部X线检查及细菌学检查(涂片或培养),其中细菌学检查具有确诊意义。然而资料显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痰菌阳性发现率均低于30%,因此影像学检查仍是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胸部CT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可发现胸片中不能显示的微小结核病变,估计病变的范围、性质、并发症的存在、疗效观察及鉴别诊断等。本人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分析认为:胸部X线检查并结合CT检查能较好满足上述诸多要求。如,①确定肺内病变部位和分布:CT无重叠影响,横切面图像,可以对肺内病变准确定位;②评价结核病变的性质:CT对结核病变内钙化、纵隔内淋巴结肿大、钙化及结核并发肺气肿、肺大泡方面可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③发现肺内隐蔽部位病变:由于普通X线检查时,前后位投影有多种组织重叠,导致隐蔽部位(如脊柱旁、心影后、肺尖区等)的病灶不能被发现,而CT能很好的显示这些部位的病变,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④微量积液的发现:在平片上至少250ml以上胸腔积液方能检出,CT则可检出15~20ml少量胸腔积液,因而减少漏诊。
通过对这组资料的分析,因此认为以下情况肺结核病人有必要进行CT检查:(1)临床怀疑有潜在的肺结核病变或平片发现异常阴影,但难以确诊者。
(2)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范围及可能的并发症。
(3)鉴别诊断的需要。
(4)发现胸内淋巴结核、脊柱结核和包裹性积液等,有助于胸腔积液和肺内病灶的定性。
(5)为隐蔽部位的结核病灶观察疗效和调整用药提供依据。
总之,CT在影像学诊断中明显优越于普通X线,但仍有一定的限度,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