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日下午,安徽省胸科医院内镜中心的操作间里,经过40分钟的艰苦鏖战,随着T型管支架的成功植入,在场医护人员终于松下了紧绷的心弦。作为我院首例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植入气管T型管的手术,不但再次畅通了患者的呼吸,而且对我院乃至全省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发展,具有新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来自六安的徐老伯今年71岁,去年年底因外伤行气管切开,拔管一月后出现声门下气管严重狭窄,呼吸困难,喘闷明显,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带着他辗转求医无果后慕名来到安徽省胸科医院,徐老伯先后经历了五次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手术后依然无法顺畅呼吸,甚至夜间因为局部软化导致无法呼吸急诊行气管插管,“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还能不能为他冒风险做介入治疗?能不能努力为他再争取一线希望呢?”内镜中心吕莉萍主任反复思考这些问题。随后,介入肺脏病科联合MDT团队科室(耳鼻喉科、胸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反复讨论,更与北京上海等知名呼吸介入专家进行远程交流,最终确定了经硬质气管镜为患者置入定制MontgomeryT管的治疗方案。
手术方案经过了充分的设计和准备,以备应对突发情况。据悉,声门下气管狭窄是良性气道狭窄里最难处理的一类,支气管镜下气管T管植入更属高危高难手术。术中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黄海东主任全程跟台提供保障。内镜手术于全麻下进行,通过可弯曲支气管镜下的精确测量,现场为患者量身订做专属T管,随后顺利插入硬质支气管镜,并在省立医院耳鼻喉科陈浩主任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切口将T管顺利放置!麻醉清醒后患者恢复良好,没有明显出血等并发症,发声及呼吸均得到明显改善。
据吕莉萍主任介绍,蒙哥马利T形管多年来一直为耳鼻喉医师专用。近年来,由于呼吸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呼吸科医师也可通过呼吸内镜进行气管切开和T形管置入。T形管有较好的韧性和弹性,能降低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带管时可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容易被患者接受。适合不宜放置气道支架的高位气道梗阻患者,以及已进行或能进行气管切开造口的患者。
此项技术的开展是声门下气道狭窄患者的福音,不仅避免了患者外出求医长途跋涉的风险、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花费,同时也标志着我院介入肺脏病科及内镜诊疗中心不断攀上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