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胸科医院! 今天是
电子期刊加入收藏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医院动态

我院成功开展安徽省首例“自主呼吸麻醉+改良俯卧位通气+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

发布时间:2023-01-20 09:29来源:点击量:

“很好,下床活动后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正常,自主呼吸顺畅,气道基本没有什么分泌物,恢复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118日一大早,我院胸外一科丁翔副主任医师在查房指导昨日刚手术的28床姜老先生下床活动后欣喜的说到。一天前,在科室主任王保明主任的指导下,丁翔副主任医师团队和麻醉科胡友洋主任团队通力协作,完成了省内首例“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改良俯卧位通气+单孔胸腔镜左上肺前段切除+淋巴结采样手术”。

69岁的姜老先生既往有几十年的吸烟史和老慢支病史,2月前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核酸转阴后却出现了长时间的咳嗽和胸闷症状,近期于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才发现,左上肺上竟然长了一个直径达3公分的“肿瘤”。

丁翔副主任医师介绍,该患者可以说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姜老因为新冠感染而及时发现了肺部的肿瘤,及时就诊。而不幸的是他既往常年吸烟病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术前检查肺功能极差,FEV1百分比仅有32%MVV百分比34%,术前血气分析氧分压仅68mmHg,爬楼试验也只能达到2层楼,胸科手术风险极高,如果按照传统麻醉手术方法,术中极有可能发生缺氧,酸中毒等风险,且即使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后也很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针对该患者的特殊情况,胸外一科团队和麻醉科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王保明主任指出“该患者的肺功能极差,按以往的胸科手术肺功能标准,基本算是手术禁忌了,但该患者左上肺实体性肿瘤,全身其他部位检查都没有转移,不做手术实在是太可惜了!!”。麻醉科胡友洋主任说到“自主呼吸麻醉我院已成功开展多例,与传统胸科麻醉相比因为不需要气管插管,不需使用肌松药物,可能是最适合该患者的麻醉方式”。“但如果手术中采用传统的侧卧位体位,术中患者上半身压力均位于下方的右侧胸廓,患者的右侧胸廓运动受限,术中自主呼吸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能不能满足术中呼吸要求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丁翔副主任医师补充说。

最终讨论组从近期新冠肺炎治疗的“新冠趴”中汲取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俯卧位体位下更多的气体进入背侧,同样呼吸幅度下更多肺泡参与呼吸,同时较侧卧位可以减轻上半身重量及腹腔脏器对健侧胸廓与肺扩张的限制,是不是同样也适用于肺功能极差的肺手术病人呢?”。讨论组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围术期肺功能保护经验,经过共同探讨并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麻醉手术思路--即使用改良俯卧位通气结合自主呼吸进行单孔胸腔镜下的肺癌微创手术切除,该方法虽然手术难度有所提高,但可能是该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胸科手术的唯一希望!!

经过多学科精心协调准备,117日上午由王保明主任指导,丁翔副主任医师、汪明明主治负责完成手术,麻醉科胡友洋主任、董喆主治、张欢欢主治负责麻醉,手术如期进行。不论是手术前的患者准备、改良俯卧位体位设计摆放,还是术中自主呼吸麻醉、呼吸控制、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检测,还有手术组的单孔胸腔镜微创左上肺肿瘤手术切除,手术、麻醉、护理团队配合默契,所有流程一气呵成,仅仅用时两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操作。手术结束5分钟患者即完全苏醒,自主呼吸顺畅有力,术后15分钟复查血气分析完全正常,患者顺利返回普通病房,术后第二日早晨下床活动无胸闷不适。

据了解,该术式为我院首次开展,针对该患者肺功能特点,我院胸外科与麻醉科充分讨论后,创新性的结合了自主呼吸麻醉、改良俯卧位通气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技术,目前为安徽省首例。该手术方式在全国范围内亦少见报道,为肺功能极差,既往为胸科手术禁区的患者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供稿:胸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