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胸科医院! 今天是
电子期刊加入收藏

科室新闻

当前位置: 科室新闻

吕莉萍:敢于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发展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7-09-18 17:26来源:点击量:

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是安徽省胸科医院在原呼吸介入科的基础上新近成立的特色优势学科,是肺脏病学的一个新领域。作为全省乃至华东领先的内镜诊疗中心,拥有一千平米的内镜诊疗中心,4间电子支气管镜诊疗室、国内一流的层流净化腔镜诊疗手术室;年诊疗次数达7000余例。从无到有,从籍籍无名到蜚声省内外,介入肺脏病科如何成就奇迹?很多人说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一位把一个只有一台设备的科室建设成呼吸介入业界的标杆的主任,一位曾创下过多个“安徽第一”的开拓者。今天,就跟随介入肺脏病科“当家人”吕莉萍主任来一探究竟。

开拓 奋进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吃螃蟹的勇气和捕螃蟹的技术。

在身边的人看来,安徽省胸科医院的介入肺脏科吕莉萍主任这两样都不少。

直面困境,勇者胜。2002年底,因工作需要吕莉萍来到了当时仅有一台纤维支气管镜,仅能开展常规临床检查的支气管镜室工作。当时面对支气管镜室的落后状况,吕莉萍并没有退缩。“医生是做技术的,实力是一切的基础。作为专科医院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面对竞争,作为临床医生,就要用实力说话!” 她意识到做为专科医院,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尽最大努力发挥专科医院的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经过反复论证,她决定引进国外的高压球囊及枪泵,开展“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导下的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用于治疗良、恶性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狭窄。2002118日在不足20平米的气管镜室,她成功地完成了我省第一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手术”,填补了安徽省医学领域里的一项空白。这项技术的开展为因支气管狭窄而导致肺不张丧失劳力的患者打开了希望之门。当时的“健康报”“安徽省电视台”均报道此项新技术。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位经历过非典生死考验的白衣战士”这是同事对吕莉萍的评价。2003年,非典肆虐。安徽省肺科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封闭一个半月,那时吕莉萍兼任门诊部主任和非典防治办公室主任,除了要负责病区改造、发热门诊、预检门诊,还要负责诊断流程,协调医院的相关工作。既要协调医院做病区改造,迎接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还要联合专家组会诊发热病人。当死亡的幽灵在身边盘旋,她的心中没有恐惧,只有必胜的信念。“那段时间真是忙坏了,人就像上了发条,常常忙到深夜一两点才回家,有时候刚到家又接到急诊电话,又匆匆赶回医院。”由于工作出色,吕莉萍受到安徽省省直工委的表彰,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参加工作近三十年,她走过了一路播洒爱心、善心、责任心的历程。2012年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被授予安徽省双百优“优秀医生”并获“白求恩奖章”。吕莉萍带领的团队2016年被省直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在日常的工作中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行业,她常说“我们更要有自己的特色。面对竞争,作为医生,就要用实力说话!”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在气管镜诊断、治疗领域,她作为学科带头人,将技术做得精益求精,不仅在安徽省技术一流,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名气。她被国家卫生部聘为第一届呼吸内镜专业技术委员会、考评委员会专家。参与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组织讨论制定的“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救治与防治专家共识”等四项专家共识。为相关疾病的规范治疗及制定指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她的带领下,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和内镜诊疗呼吸中心在安徽省呼吸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吕莉萍这个名字称为省内外闻名的金招牌。

超越 创新 

习近平说过,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随着医院的跨越式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吕莉萍带领的呼吸介入科团队与医院发展的脉搏共同脉动,从一根纤维支气管镜起家,到电子支气管镜的引进,到胃镜、内科胸腔镜、EBUS的开展;从进行常规的活检、BALTBLBC-TBNAEBUS-TBNA的开展;从诊断,到治疗,开展了冷冻、微波、氩气刀、高频电等冷热结合的治疗手段,在冰与火的历练中逐步积累经验,即将投入使用的硬质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技术、超声小探头的开展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忆往昔峥嵘,铺满创新者的足迹。2013年,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了EBUSTB NA的诊疗;2014年,基于自身在气道异物吸入的病例和经验积累,成功发表第一篇SCI论文;2016年,依托于日益强大的内镜诊疗中心,介入肺脏病科正式成立;同时入选安徽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参与医联体的构建。为气管一支气管结核防治的一体化网络构建不断贡献力量。2017年,在医教研的探索之路上开展了首个护理课题。

从筚路蓝缕的初创到蒸蒸日上的发展,始终吕莉萍及其团队始牵挂的是病人的疾苦。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为了提升诊疗水平,缓解患者痛苦,吕莉萍及其团队在繁重的工作之外,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总结自己,提高自己。她和同事们一起,科技创新、大胆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检查及诊疗技术,在安徽率先开展了“支气管肿瘤的腔内摘除术”及利用电热消融技术太小救命治疗复杂气道内病变等,全面提升了安徽省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仁其心则精其术,831日下午,连续争创多个第一的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内镜中心)又一次成功开展治疗重度难治性哮喘的微创新技术——支气管热成形术。此次手术是安徽省胸科医院首次将非药物治疗手段引入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在安徽省也尚属首例。31日下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的内镜中心,一个直径不到2毫米的热探头被送入患者支气管腔内部开始工作,约1个小时后,安徽首例针对重症哮喘病人的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顺利完成。这也标志着这项新技术为我省饱受重症、难治性哮喘折磨的患者解除病痛提供了新疗法。

负责此次手术的吕莉萍主任介绍,支气管热成形术主要是通过支气管镜导入射频探头,将体外的射频发生器所产生65摄氏度的热能传导至支气管管壁,“就像电熨斗熨烫衣服一样”打薄气道壁上增生的气道平滑肌,减轻支气管痉挛,从而控制哮喘症状和防止病情反复加重。

据了解很多哮喘患者即使在最大程度积极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包括口服激素),哮喘症状控制仍不理想。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吕莉萍清楚地明白借助高新技术为重症哮喘病人开辟一条安全治疗道路,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吕莉萍及其团队的带领下,气管热成形术(BT)治疗正被安徽的老百姓所广泛接受。

成长 卓越

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内镜中心)作为全省乃至华东领先的内镜诊疗中心,拥有一千平米的内镜诊疗中心,4间电子支气管镜诊疗室、国内一流的层流净化腔镜诊疗手术室;年诊疗次数达7000余例。除拥有国际先进的奥林巴斯290系列支气管镜、呼吸机及多功能监护仪外,还拥有全自动内镜洗消机、爱尔博氩等离子凝固仪、库兰冷冻治疗仪、美国Boston高压枪泵球囊等先进设备,在内镜诊疗操作中,为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些辉煌数字的背后,可能是难以言说的艰辛,但在吕莉萍身上,反而有种有条不紊的从容。

术之道在于人,在吕莉萍看来科室发展决不能依靠这些数字增长,她珍惜的宝贵财富其实是“人”。人才是医院科研工作的核心支撑,也是专科发展的中坚力量。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介入肺脏病学科现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术娴熟的医师队伍。

“虽然我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但是我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是吕莉萍团队的宣言。介入肺脏病科室现共有医护人员30人,医生13人,护士17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大于80%,曾在2016年度荣获安徽省直青年文明号称号。这支年轻的队伍除完成日常的病房工作外,还承担了我院内镜的常规诊疗、院内外危、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吕莉萍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到本专业领域的顶级医院进行专项技术培训,让年轻的医护人员到国内专项技术顶级的呼吸介入学科进修学习,并让他们开展SCl论文、中华系列杂志、核心期刊论文的写作发表并承担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相信站在更高的平台才能看到更好的风景。”为了能激发青年医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室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打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了加强团队合作,强化凝聚力,定期举行小讲课和病例讨论及多学科会诊。

2006年至今吕莉萍及其团队连续十余年成功举办了省级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为各地、市、县级医院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的呼吸内镜诊疗医护人员,带动了全省的介入肺脏病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成为业内同仁心目中的“呼吸内镜培训基地”。

工作中,他们是精通业务、技术精湛的“老法师”,而在生活中,他们可以是琴棋书画样样略通的小能手。每年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走进孤儿院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他们总是排除万难、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中他们的身影频频出现。院所联欢晚会上,他们又表现出活泼向上的另一面,为台下的观众们送去欢笑与感动。在整个科室正能量的感召下,介入肺脏病科连年多人多次荣获院所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梦想的构筑,离不开脚步的丈量;一呼一吸之间,彰显医者大爱无疆。放眼未来,介入肺脏病科(内镜诊疗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将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大局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优良的服务、精湛的医疗技术、恪尽职守、探索前行。为广大患者创造美好的明天、赢得更美丽的未来。

 

 

科室概况

介入肺脏病科,是安徽省胸科医院在原呼吸介入科的基础上新近成立的特色优势学科,是肺脏病学的一个新领域。涉及的技术主要是包括:硬质支气管镜检术、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自荧光支气管镜检术、支气管内超声、经皮针吸肺活检术、气道内支架置入、内科胸腔镜等。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介入肺脏病学科现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术娴熟的医师队伍。下设“内镜诊疗中心”、“气道疾病诊疗中心”是安徽省呼吸/胸外/肿瘤科医师心目中的“安徽省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医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科优势。引进国际上先进的Olympus超声支气管镜、ERBE氩气刀、高频电刀射频消融系统等用于对肺外周病变的诊疗及对中央气道病变的诊疗。有效地提高了我院对呼吸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

诊疗范围:

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肺癌的分期诊断、良恶性肿瘤导致的气道狭窄、食道肿瘤侵犯到气管支气管、食道气管瘘、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肺癌放化疗后的并发症以及支气管结核、难治性气胸等的治疗、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的诊断、难治性哮喘的支气管热成型术、COPD单向活瓣肺减容术。

 

人物简介:

吕莉萍主任丰富医师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和内镜治疗中心主任医术

社会任职:安徽省抗癌协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呼吸分会微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安徽省防痨协会理事;首届国家呼吸内镜专家委员会、内镜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内镜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空间微生物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常委;海西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北京健康促进会呼吸及肿瘤介入诊疗联盟常委;华东地区介入肺脏病学协作组副组长。中国支气管病及介入肺脏病学会委员等。

从事呼吸内科已经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支气管镜技术只能支持下的介入性肺脏病学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对气道腔内病变的诊疗有独到上海之处。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支气管镜介导下的“球囊括张气道成形术”“支气管肿瘤的腔内摘除术”及利用电热消融技术太小救命治疗复杂气道内病变。参与编写了《结核病及呼吸系统其他疾病防治》《肺科临床手册》及人卫出版社出版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复杂疾病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临床思维及实例分析》。作为项目出院负责人,连续十二年承办了省级及国家级继续以前教育项目《支气管镜及其肺脏介入诊疗技术紧张临床已经应用》学习班。

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安徽省科协授予“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同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5年被授予安徽省双百优 “优秀医生”并获“白求恩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