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胸科医院! 今天是
电子期刊加入收藏

科室新闻

当前位置: 科室新闻

误吞鱼刺位置特殊 医生巧“扭”化险为夷

发布时间:2018-09-28 16:38来源:点击量:

“医生,我弟弟被鱼刺卡了,外面医院说取不了,您能帮忙看看吗?”昨晚下午,安徽省胸科医院内镜中心接到一个病人家属的求助。

今年50岁的王叔叔,一天前由于边进食边说话,误咽了一根鱼刺,之后吞咽就觉得疼痛难忍。但并未及时就医,而是在家用吞馒头等各种“土办法”,希望能将鱼刺通过食物“顺走”。“折腾一个晚上还是不行,家里面人商量着还是得上医院。上午我们去的医院说鱼刺紧紧地卡在食管的两端了,很危险,无痛胃镜也没办法取出来。想着来胸科医院试一试。”病人家属介绍道。 

内镜中心的医护人员连连感叹“这根鱼刺卡的太危险了”,食管的入口处本来就较为狭窄。病人食管里的这根鱼刺足足有4厘米长,而且呈不规则“U”形,两端锐利且牢牢地扎在食管的两端。

令人担忧的是,通过外院胃镜检查发现,坚硬的鱼刺已经深深嵌入食管黏膜层,如果不及时取出,就会出现感染、脓肿甚至危及生命。前进一步是气管膜部,受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后退一步是胸主动脉,一旦刺穿,随时会出现致命的大出血。

正因鱼刺位置特殊,考虑到术中有大出血风险,紧急请示我院院长,我省胸外科专家马冬春教授,马院长会诊后第一时间精心设计鱼刺取出方案,并针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突发情况制定多套抢救治疗预案,同时亲自指挥多学科团队协作:由内镜中心吕莉萍主任、胸外科徐宁主任、麻醉科胡友洋主任携团队共同投入战斗。

“怎么也没有想到为了一根鱼刺,住院,全麻、监护仪都上阵了。”签完知情同意书后等候一旁的病人家属都感慨道。

情况危急,时间就是生命。我院全程为病人开启绿色通道,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内镜中心吕莉萍主任凭借多年的内镜诊疗经验,另辟蹊径使用硬质气管镜代替食道镜进行手术,在硬质气管镜的视野下,一根长长的、乳白色的“元凶”——鱼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吕主任将硬质异物钳送入后并没有直接将鱼刺夹断,而是一夹、一扭、一提,巧妙使鱼刺两端收向中间,仅2秒时间,便将长达4厘米的鱼刺顺利取出。“棘手”鱼刺顺利取出,避免了危险状况的发现,让全体医护人员都长舒一口气。从患者入院到麻醉苏醒,一共2小时不到。吕主任表示,“惊险刺激的故事化险为夷,一切还得感谢这些年取气管异物积累的经验。”

再过不久就要迎来国庆假期,在家庭团圆、朋友聚会、享受美味佳肴之余,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危险和隐患的发生。近年来,因用餐不小心导致的食道异物急诊患者日益增多,这种“节日病”需更多地引起我们重视。

   


            

什么是食管异物?

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骨片或脱落的假牙,儿童误将小玩具咽下,如硬币、纽扣、大头针等,称为食管异物。异物多嵌在食管狭窄处,若不及时取出,延误治疗可引起食管周围炎和脓肿、纵隔炎和脓肿、食管瘘、甚至穿破大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

 

生活中常发生的食管异物有哪些?

①儿童食管异物:

A.儿童天性顽皮好动,喜欢把硬币或其他小物品放入口中,偶有不慎即可被吞入食管;

B.吞咽功能不健全,食用带有骨、刺或核类的食物不慎咽下;

C.进食时哭闹或嬉戏易将口内食物囫囵咽下或将异物误咽;

D.磨牙不全,食物未经很好咀嚼即咽下,造成食管异物。

②成年人食管异物:

A.饮食过急或进食时精神不集中使鱼刺鸡骨、肉骨被误咽入食管;

B.义齿过松、食物黏性过大或口腔黏膜感觉减退,使义齿脱落随食物进入食管;

C.睡眠时觉醒程度低下,义齿脱落误咽入食管;

D.掺杂于食物中的细小核骨、刺被误咽入食管;

G.不良劳动习惯,如木工鞋匠或装修工将钉、螺丝等含在口中不慎吞入。

 

发生食管异物时应该如何处理?

对于卡在咽部的骨、刺等导物,不要强行拨动,以免发生损伤、出血。对于有意吞服异物者,一定要严加看管,尽快送医院处置,以免延误最佳治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