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胸科医院! 今天是
电子期刊加入收藏

道德建设

当前位置: 道德建设

漫漫行医路 初心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3-08-19 16:30来源:点击量:

篇章一破浪开局

脚印:筚路蓝缕四十光阴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医者生涯中,奔波在路上是他们永恒不变的主题。诊疗室、手术室、研究室,为了离疾病更近一点,为了靠患者更近一点,他们脚步匆匆,眼中有光。

“从医四十年,现在的我仍然在支气管镜中快乐的奔跑”——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徽省胸科医院主任医师、介入肺脏病科(内镜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吕莉萍医师。


2002年,已经是副主任医师的吕莉萍放弃大家眼中最“光鲜”的临床工作,受命来到新的“战场”——医院的支气管镜室,此时一台纤维支气管镜是科室的全部家当,而这里也是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介入肺脏病科|内镜诊疗中心最初的土壤。吕莉萍一来到这里,就沉迷在支气管镜的世界中,“没想到通过一个小镜子,能窥见肺部的深处,这解决了多少呼吸内科医生的困扰!”。在这个小小的工作室里,吕莉萍开启全速奔跑的人生。没有机会外出进修、培训,40多的她咬牙学会了骑自行车,跟着老主任一起参加会诊,不放弃一次可以摸镜子的机会。从接触到熟练,她放弃所有休息日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好像走火入魔般一闭上眼就在支气管中遨游,犹如进入时空隧道……” 。

2002年11月8日,在不足20平米的气管镜室,她成功地完成了我省第一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手术”,填补了安徽省医学领域里的一项空白。这项技术的开展为因支气管狭窄而导致肺不张丧失劳力的患者打开了希望之门。

2006年4月,吕莉萍带领团队开办了省内第一个呼吸内镜培训班。第一年只有来自省内的11名学员参加培训。“当时连一张培训材料的纸张都得精打细算。但我很有信心,相信支气管镜的魅力,会让所有呼吸科医生折服。”

“我们不能坐着等待基层医生上门,走,把技术送下去!”为了更好的推广支气管镜技术,她在敢为人先的艰苦道路上开启加速度。从2006年开始,她带着团队通过三下乡、走基层等义诊活动,走遍了江淮两岸。从最南边的祁门县,到最北边的泗县,她带着小小的支气管镜走南闯北,开学讲课,为省内的呼吸内科医生打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2016年随着医院新的门诊楼拔地而起,吕莉萍团队也完成了“气管镜室-呼吸介入科-内镜中心&介入肺脏病科”三级跳。此时的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内镜中心作为全省乃至华东领先的内镜诊疗中心,拥有一千平米的内镜诊疗中心,4间电子支气管镜诊疗室、国内一流的层流净化腔镜诊疗手术室;年诊疗次数近万例。“内镜诊疗中心的建成,让我们有了走上更高平台的底气。”

逐梦笃行的时间表愈发清晰,2016年,我院“支气管镜常规技术”入选安徽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库,成为省内第一批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通过举办培训班、手把手教学、深入基层医院巡讲、线上线下手术实操转播等多种形式的带教,吕莉萍团队在安徽省40多家地市县级医院进行了支气管镜技术推广。扎实的项目推广及对技术的规范化要求,使得项目推广成绩斐然,2020年获得安徽省医学科学奖(基层奖)。

从籍籍无名到蜚声省内外,再放声国际舞台,她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呼吸内镜会议作专题发言及壁报交流。作为专家组成员她参与编写“支气管结核几点专家共识”、“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等;参与编写了《结核病及呼吸系统其他疾病防治》《肺科临床手册》及人卫出版社出版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及多本临床介入诊疗案例汇编;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了《介入结核病学》等专著。

2017年11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落地安徽省胸科医院,这不仅是医院获得的首个国家级培训基地,也是我省唯一一家多项技术同步综合的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目前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进修的学员覆盖了国内安徽、江西、广东、广西、山西、甘肃等地的呼吸科、儿科、肿瘤科、感染科、胸外科等专业的医师,每年培养学员40多人次。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就像火种,被吕莉萍细心点燃。“你不要小看这些基层的医生,他们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吕莉萍点开朋友圈,里面有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发布的该县第一例支气管镜的图片。“现在我们已经收到很多来自甘肃省基层医院医生的申请,我们要让这把火烧的越来越旺!”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吕莉萍团队在医院的历史上,创下了许多“第一”,她率先在省内——

引进超声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气管镜等高精尖设备,极大提高了肺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利用电磁导航开展微创穿刺、精准定位,可实现“诊断—定位—手术”一体化治疗。

开展支气管镜介导下的“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支气管肿瘤的腔内摘除术”不断成熟,帮助患者缓解气道病变的痛苦。

利用电热消融技术治疗复杂气道内病变以及经支气管热蒸汽消融技术,将为我省及周边哮喘,中重度慢阻肺等患者带来更多治疗的新选择和新希望!

丰厚成绩的背后,是接续前进的年轻力量。如今内镜诊疗护团队有20余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大于80%,他们承担起了科室的常规工作以及培训基地的带教工作。

作为学科带头人,吕莉萍主任从不保留自己的“技艺”。在她看来,独善其身,不是医生的职业特点,“绝不能让救人的技艺,烂到自己的肚子里。”在她的传授带动下,介入肺脏病学科涌现出了一批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业务骨干,共同撑起了科室发展的脊梁。内镜诊疗中心行政副主任(主持工作)唐飞副主任医师就是其中一位代表。说到成长经历,唐飞深有感触:“介入肺脏病学科是一个团结上进的大家庭,吕主任就像一位大家长拽着我们往前跑,在奔跑的征途中又给予了我们很多的空间和方向,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科室的培养,而我们成长起来又推动了科室的发展,这种感觉特别好。”

“吕主任教会我六个‘不’字,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敢于创新,勇于挑战。”作为“徒弟”的内镜诊疗中心行政副主任查显奎医生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吕主任特别可爱,她有一颗拥抱新事物的年轻的心。”他回忆自己刚刚当上医生时,没有吃过榴莲,觉得气味特殊很难接受。吕主任竟然为自己买了个榴莲,叮嘱他说做医生就要勇于挑战新事物,没吃过的要尝尝,没见过的要去试试。如今查显奎已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带教老师,他说自己越来越像老师了,“越难的手术操作越是让我兴奋不已。就像那颗榴莲一样,真的吃下去才能感觉到美妙的滋味!”


篇章二砥柱中流

手印:柳叶在手胸有成竹

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有多难?切、剥、缝、扎,在一台手术中,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可能要重复几十次、几百次……。在手术中每一次的切开、止血、结扎、缝合都需要游刃有余、安全果断的进行。

“医学之路,就像登顶珠峰一样,悬崖峭壁,风霜相逼,一路崎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向上向善爱岗敬业好青年、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胸科医院主任医师、胸外三科行政科主任朱峰医师。

2006年,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他就向科主任请缨坚持在科室24小时值班,并主动要求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参加科里所有的手术,只为探索“珠峰”的旅程中,能够早日练就“救死扶伤”的守护之手。但他深知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每天手术、值班连轴转,几乎白天晚上都泡在科室,经常手术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最多的一次连续120多个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有一次,因公受伤导致左侧脚踝骨折,他当天打了石膏固定后,第二天便返回到工作岗位,拄着拐杖开始查房,手术也是一台都没有耽搁,但外科手术前要进行手消毒,消毒后将不能触碰其他物品,所以也无法依靠拐杖。朱峰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在洗完手后单脚跳到手术台边,左腿跪在凳子上面,右腿单脚支撑进行手术。就这样,在每一场“战斗”中,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个细小的操作,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个病人。

“当你开始学习医学,你将永无止境。”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临床遇到的难题日益增多,朱峰发现自我对“成就感”与“不足”的体会越发深刻,这就坚定了他继续学习的信念。

时间宝贵,全力以赴。2007年,在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后,朱峰马上到投入紧张的研究生备考中,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取得硕士学位后,他又先后通过主治医师考试,博士生考试,考取安徽医科大学胸心外科专业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朱峰成为我院第一位博士医生,“那段时间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下手术台吃点东西就要抓紧时间完成科研论文。”

源深其流必长,根固其叶斯盛。“如今真正以主刀医生的身份站在手术台上,才明白前辈们传承的这把柳叶刀是多么沉甸甸。”对于年轻的医生,扶上马送一程,是医院的传承精神,“我们都是受益于这种传承。”在跟随江淮名医、安徽省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马冬春教授学习中,朱峰深刻感受为医者为师者的治学严谨。朱峰清楚的记得,马书记经常提醒大家,要完成一台完美的手术,一定要严于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精于术中,具备精湛的手术技能;勤于术后,勤观察、勤处理、勤与病人或病人家属沟通和说明病情。

正是得益于名师的倾囊相授和点拨指正,朱峰前进的步伐愈发坚定。他在院内相继开展了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和袖式肺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并作为省卫生健康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辐射全省。

2021年5月 ,朱峰参加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这是中国胸外科学界有史以来学术规格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技术经验巅峰展示会与成果总结盛会。在复杂肺及纵隔组(专家组)中,他与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的胸外科大拿们同台竞技,以黑马之姿一举拿下东区冠军及全国季军。“我能拿下这座奖杯,正是因为我们胸外科的医师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

同年11月,朱峰在安徽省第三届胸腔镜手术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成功申报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时光不负赶路人,因为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朱峰在2022年40岁时破格升为主任医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论是临床还是学业,我不敢浪费一点时间。因为我知道要向最高的峰顶冲击,这些学习是我必须的积累。”

曾经暂时的落后没有让胸外科医生灰心丧气,反而激发了他们奋起直追的热情。近年来,以江淮名医马冬春书记为核心的我院胸外科团队不断超越自我,接续奋进,从早期肺癌精准一体化诊治技术及加速康复外科体系建设获得安徽省科学进步奖,到胸外科获得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他们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峰之巅,托举着每一个胸科人的奋进梦。

行医之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向“珠峰”攀登的路上,朱峰又有了新的目标,“现在我要对标国内甚至国际的顶尖人才,向气管肿瘤手术这个胸外科王冠发起冲锋!”2023年7月,朱峰又率领胸外三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罕见的气管肿瘤手术,且肿瘤巨大,长达6.8cm,为医院胸外科气管手术奠定了新的里程碑。


篇章三后浪奔涌

心印:医路战“核” 以民为心

痨病,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死亡、晦气”的代名词。谈痨色变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但作为结核病医生,与传染病抗争是毕生的追求,永恒的使命。惟其艰难,更显医者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大爱初心。

“门诊开药和检查只是一部分,我很多精力是放在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不要因恐惧和冷漠让结核患者变成一座‘孤岛’。”——安徽省胸科医院结核四科副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沈德培医师

“阿姨,你肺上空洞还在缩小,建议再吃三个月的药。咱们看看效果啊!”结核病定点门诊里,张阿姨熟稔地坐在结核四科沈德培主任的身边,笑眯眯地听着医嘱。时钟拨回一年前,因为结核病的用药反应大,病情反复,张阿姨在病房里经常长吁短叹,痛苦不堪。“沈医生发现我精神不好,马上安排我去看心理科。吃了两个月的药,情绪好转了很多,结核病也好得快起来。” 沈德培清楚因为具有传染性,结核病是一个容易被人“歧视”的病,得了结核的病人往往会有自卑感。不敢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很多患者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沟通,沈德培也学会了用心理学的知识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

2009年,本来准备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沈德培,被分配到令人“闻痨色变”的结核病科,扎根在了最艰苦的岗位上。初来乍到的他对结核病的传染性有些顾虑。但随着工作的开展,沈德培渐渐地发现,身边老一辈的“防痨”人都对患者却始终抱着初心不改的热情,甚至如家人一般亲近。难道他们不怕感染?年轻的沈德培向前辈们讨秘方,前辈医生们说:“医生要是害怕病菌,那还不如不做医生。病易治,心难医,我们要传递给患者治愈的信心。当然我们有完备的防护知识和用具,结核菌可不敢轻易来骚扰我们。”

正是前辈和同事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亲切温暖的服务精神,让他心甘情愿的留在了结核科的艰苦岗位上,为痛苦的结核病患者送去一份暖阳。14年的历练,沈德培懂得了通过一个个用心的细节传递医者的“温度”。比如,谈病情,是每位医生日常必做的工作。“老师告诉我们,用词不要深奥晦涩,我就尝试用方言,用笑话给患者讲故事,用合适的方法让患者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避免做什么,消除患者对未知的恐惧。患者只有真听懂了,才会配合,从而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更能避免医疗纠纷。”

肺结核的治疗周期漫长,要连续治疗6个月,复治病人要治疗8个月,病情复杂的病人甚至要更长时间。作为年轻的防痨人,沈德培看到很多外地结核病患者往返奔波十分辛苦,就思索能不能通过互联网,让大家云端诊疗,在家看病。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研究起了互联网医疗,通过网络平台,管理起了一千多位结核病患者,除了省内的患者,还有来自山东、河南等地患者通过网络求助。患者的疗效满意度、态度满意度都是100%。“这些网上诊疗都是在业余时间在做,确实很辛苦,但收获了患者的健康和喜悦,我甘之如饴。”

唐代药学家孙思邈曾在《大医精诚》里这样定义一个好医生“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肺结核是一个规范治疗时间长,治疗成本高的慢性传染病。有资料显示,我国结核病患者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约3 万元,其中,每位患者治疗平均花费近7000 元,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23%;若按家庭实际年平均收入计算,花费比例更高达49%。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快速明确病因,提出有效诊疗方案,是结核病医生的重要任务。

看过结核病患者及家人因病致贫,返贫的痛苦,更坚定了沈德培与结核病一战到底的决心。2017年,他主动要求前往北京学习内科胸腔镜技术,成功在院内开展内科胸腔镜手术百余例,有效提高了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确诊率,有效的解决结核性胸腔积液分隔多胸水引流不畅情况,避免反复行胸腔穿刺术引流胸水,让内科医师也有了手中有力的诊断与治疗工具。为了更好地磨练自己的诊疗水平,他不断参加省内外竞赛,甚至在国家级临床技能竞赛上大放异彩。2019年参加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总成绩二等奖;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主办的第一届“3.24”结核病诊疗防治在线竞赛个人优秀奖,2023年全国内科胸腔镜操作大赛初赛上半赛区第一名,复赛三等奖。

结核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为战胜它,我们的结核病医护们不拘泥于古,勇于创新,涌现了众多像沈德培这样的“后浪”医生,奋力推动着终结结核的事业大潮。2023年7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22年度中国医院及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评价结果覆盖了全国1644家三级医院、10所独立医院院校和设立医学科的综合大学。安徽省胸科医院结核病学科首次进入学科百强名单,排名位居全国第25名,安徽省第1名。近5年开展三新技术15项,科研课题22项,其中参与全国多中心7项,卫健委科研项目2项,其中2项全部结题并获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发表学术论文41篇。

医生,这个有关生死的职业古老而又富有活力。一代代的医者为普救含灵之苦,薪火相传,砥砺前行。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新时代的医者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之中,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