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胸科医院! 今天是
电子期刊加入收藏

文明先锋

当前位置: 文明先锋

一位结核科医生的援藏日记

发布时间:2021-10-09 15:05来源:结核病东方论坛点击量:

      编者按:编者按:蔚蓝的天空,巍峨的雪山,奔腾的大河,在西藏这片绝美的土地上,却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艰苦条件,落后的医疗技术,还有全国最为严重的结核病疫情,在这样的环境下,结核科援藏医生李晔秉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坚持做好结核病诊疗工作,为援藏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初到山南 迅速融入

2021年7月22日10:30,我们终于落地山南。经过两周压茬式的工作交接和适应高原的生活调整,我很快就融入了山南市人民医院这个新团体,进入了工作状态。

我们援藏医生住在医院的专家楼,大部分工作地点也都在距离专家楼不远处的住院部,而我的情况比较特殊,被分在感染科工作,离本部大概有五六公里的路程。科室同事很友好,看我上班不方便,主动把电动车借给我。这样我就有了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援藏前我在原单位是在结核科工作的,而在这里被分到了感染科。面对的大部分是结核患者,也有一些其它的乙肝、手足口、带状疱疹、梅毒等。这里的医生其实对结核的诊治也存在很多困惑,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结核病的诊疗水平,包括耐药结核病、危重症结核病等。而我也将和他们学习一些其它传染病的诊疗。

通过前期调研,我发现根据2020年全国各省结核病报告发病情况来看,西藏的发病率在全国排名第一,达到150.13/10万,这个数字十分惊人!由于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很多患者复查要长途跋涉,所以坚持用药的依从性比较差;也有的患者卫生意识淡薄,并不重视有些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医治。所以导致了发病率高、治愈率低。

挑起大梁 精准诊治

正式进入援藏岗位后不久就碰到一位反复发生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评估后同科室的朱医生给她耳后的淋巴结穿刺,因为取样比较少,未得到检验科明确诊断。我在仔细判断病情后,决定还是要再次穿刺送检,按照既往的经验,我选用5ml注射器,亲自进行穿刺,因为未完全液化,抽出来的组织并不多,并有少量出血,但是在涂片过程中,隐约还是能发现干酪性坏死组织,我把最有可能查出来的穿刺淋巴组织,送到病理科,并且建议他们做抗酸。果然,病理科的援藏医生王老师在一番仔细地检验后,给出了大致的方向。隔天山南市人民医院一张病理科抗酸阳性的报告单(之前检出过十几张),终于给这位十几年久治不愈的藏族小姑娘,一个基本明确的诊治方向。患者只要正规治疗就一定能够康复,而不用总是纠结为啥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到底是不是结核的问题了。我内心无比希望精准诊治能在山南市人民医院的感染科里一直坚定地持续下去,但我想这不仅要靠援藏医生带好头,也要靠自家医生勤奋刻苦,努力练就自身本领,才能把技术传承下去。

一周后我决定对这个藏族美女做个随访,因为之前她就曾出现过吃药不规律的情况,跟她联系后,她老公接的电话,他们知道我要上门进行访视,很是感动,还主动开车来接送我,我们用了真心,显然换得了他们的真情。来之前我知道咱们很多藏族同胞生活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不高,治疗态度消极,依从性也不高,所以很多结核病患者治疗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来到她家后这种顾虑基本消除了,她家里条件不错,没有治疗的经济负担,一路上她爱人跟我说她吃药的不良反应,说明家人很重视。我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服药情况,基本按时按量,但是也出现了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的情况,根据这些我把患者的用药方案、用药时间略微调整了一下。其它,如睡眠、休息都还好,都是按照我们出院时候交代去完成的,也准备按我们要求明天去复查。如此,我再一番叮嘱,放心了许多。

第一次访视患者的经历让我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不仅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也给了患者很大的鼓动,坚定了坚持治疗的信念。我想这样的工作还得继续开展下去,虽然原单位这些我们都是电话随访,但是第一次到患者家里访视让我感觉到更有价值,也让我更加融入到了藏族同胞的生活中去。一路的颠簸,我辛苦并快乐着。

8.22入院的患者次仁(化名),两肺结核(复治)伴空洞,咯血一周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我建议管床医生尽早进行CTA检查,但是因为之前并没有救治这样患者的经验,所以当我说要做CTA时,藏族医生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患者咯血在减少,实在不行就转到拉萨去吧。可是这个患者肺部组织破坏得实在太厉害,并且咯的血都是浓稠的暗红色血块,以我的经验,患者没有那么快止血,做CTA无非是了解患者出血范围,判断是否有做支气管动脉栓塞的必要。

在患者使用强有力的止血治疗一周后,再次出现了大咯血。我坚定地说:“这个人一定要做CTA,可能要做支气管动脉栓塞,否则出现咯血窒息后果不堪设想。”感染科的医生看我的态度如此坚决,立马开单谈话。要知道在西藏,由于长期医疗技术(医疗技术长期)较落后,也许患者过于担心这种医疗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者他们更相信算命里不好的预测,所以很多创伤性的检查治疗他们都比较抗拒。要想说服他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像我这样不懂藏语的汉族医生,沟通起来就更困难。我让床位医生边吉跟患者反复沟通,我跟边吉说:你一定要跟他强调,目前出血的血管较多,现在止血效果不好,如果持续咯血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你告诉他,我们援藏医生可以做栓塞止血,就是把出血的血管堵上,比做手术创伤小。家人作了两天思想斗争,终于同意做支气管动脉造影了。

敢于担当 开展咯血介入治疗

做好了动员工作,我赶紧联系了放射介入科主任援藏张医生。因为之前没有开展过这类手术,所以材料都不齐全,张主任从三四个科室凑齐了介入的材料,即便这样器械护士也临时有事无法上场,导管室医生临时救场,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能把这台手术完成。途中还因机器出现故障重启了好几次,影像科的医生说这都是因为高原导致的。

在重重困难下,我们终于把患者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拴住了,还算顺利。在安徽,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介入手术了,而在这里却是开天辟地的首创,我想,有条件我们要上,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可能就是老西藏精神吧: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转眼,融入山南已经两月有余了,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无不鼓舞着我,为雪域高原上每一名同胞的健康保驾护航!